博客写作五年多了,但是更新频率很低,算上这篇也才一共二十篇,也就是说平均下来一个季度仅一篇。最开始搭建博客,就是觉得好玩。曾经也有过刻意更新很多文章的时候,但是后来觉得水文的意义不大,就陆续都删除了。现在写博文的时候,脑海里面总会出现一个声音 —— “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不是有意义的,网络上是不是已经有类似的内容?”。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。

博客内容的意义可以分很多角度去看待,最后甚至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,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想法,种种因素交融在一起,很难评判。而至于内容是否重复,别人的我不知道,但我这里的基本都是重复的。以编程为例,内容要么是书本、文献、文档、问答平台、他人博客上的,要么是换了种形式的表达如翻译、代码和注释到组织描述的通用文字(当然,都是学习加工后的自我输出,可不是复制粘贴)。所以严格来说,即使更新这么少,依然无法正面回答上面的自我拷问,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写博客呢?

自我思考博客写作的意义-心情复杂

这个问题其实困扰了我一段时间,也时常作为不整理学习内容并写文记录的借口,偶尔也会感慨不能像大牛一样写出高质量的原创内容,索性就不写了。直到最近看到了一些很优秀的人的分享,顿觉之前过于妄自菲薄了。触动最深的一句话是:“你不需要是个天才,才有资格分享内容”。

博客写作的意义,其实没有那么复杂。只要是能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内容,都可以称为好内容,只要不是抄袭的,那就是有意义的分享。如果作者是某领域的新手,那么他的入门踩坑记录可能就能帮到其他入门的人,尽管入门的教程可能很多,但是有些新手坑,不一定讲到了。有时候学习新东西就是这样,等熟悉了回头看,会觉得自己怎么会踩那么奇怪的坑,纠结那么奇怪的想法,但如果以小白视角,却很正常。学习新领域的东西,谁没有踩坑抓狂的时候呢?

除了给别人提供帮助,写博客对自己也有很多好处。首先是可以锻炼沟通能力,这方面我个人是比较欠缺的。翻看以前的文章,自觉枯燥难读,且不是因为内容难度高,而是因为文字和内容组织不够好。此前阅读 “让这世界再多一份 GNU m4 教程” 系列文章的时候,能明显感觉到作者文字功底非常好,读起来很流畅,毕竟 GNU m4 本身确实是非常枯燥的。

在博客的简介中,提到了自己是“屯书狂魔”。这反映了行动力不足,未能坚持高效学习的缺点。持续地写作能倒逼自己不断地学习和进步,不然就没东西可以写了。反过来,写完的那一刻其实也是学习过程中额外的正反馈。保持这种状态对自身进步是非常好的。不知道有没有读者和我之前一样,羞于展示自己正在学习的东西以及学习计划,更不谈在博客写文记录了。但其实每个人都是普通人,放平心态才能更好地前进,毕竟人不可能生下来就会某一项技能。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已。如果分享之后能收获读者的交流甚至批评,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。

最后,每一次写作也是在和自己对话,心情会平静很多。以后我会保持高效学习和输出,不再断更了。